第一卷 智斗京城 二十二、初心莫悔
青衣卫北安平司厅堂内,孙勋命人带出了徐无病,并解去了他身上的镣铐。孙勋一边亲手奉上魏王的玉佩,一边向等候多时的右羽林卫大将军薛涛陪笑道:“孙某不知这后生乃是魏王的门下,此前多有得罪,还望薛将军在魏王那里,帮着说些好话呀!” 薛涛“哼”了一声,也不去理会孙勋,只是拿了玉佩,拉了徐无病转身就走。孙勋听得薛涛身上的羽林卫禁军铠甲发出的“沓沓”之声,在深夜中传来,似是格外刺耳。孙勋目视着两人的身影逐渐远去,他白渗渗的脸上,此刻显得更为惨白,一张笑眯眯的脸容,突然转为凶狠之色,犹如夜空中的一个恶鬼,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利齿獠牙,恨不得立时扑上,疯狂地撕咬一番…… 一旁的杨文渊走上前来,拱手道:“恭喜大人!” 孙勋怒道:“恭喜个屁!今晚还嫌丢人不够吗?!哪来的喜!” 杨文渊笑道:“卑职有两件事要恭喜千户大人,这第一件事么,大人今夜放了那小贼,既是在两位皇子那里讨下了一个大大的人情,又捏住了魏王的一处把柄,让他不得不对大人心有顾忌。” 孙勋问道:“什么把柄?” 杨文渊道:“大人试想,青衣卫乃皇帝亲军,我北安平司又受圣上直接辖制,本司诏狱的犯人,又岂能仅凭一个皇子的佩玉,便说放就放呢?魏王这是逾制擅权,大人随时可以奏上一本,弹劾魏王专权越制,强放人犯,干涉青衣卫办案……就算他薛涛不肯认,我北安平司上下人等,皆可为证!当今圣上最恨皇子干涉朝政,莫说这一条罪状坐实,就算是惹得圣上起了猜疑,想那魏王今后的日子,怕也是难过的很啊!” 孙勋转怒为喜道:“有道理!那第二件事呢?” 杨文渊道:“这第二件事么,先前我等一直怀疑,那汪猛是太子的心腹,照如今的情形看,汪猛竟然跟赵王还有牵扯。这一次汪猛在江南弄出如此大的动静,说明各路皇子都在盯着江南这片膏腴之地。卑职早就闻得那苏州府与杭州府乃天下之粮仓、赋税之重地。千户大人当尽快禀告楚王,除了弹劾太子行为不检,未能约束门人外;还应选派一得力干将,尽早赶赴江南。须知天下之道,‘有钱方能办事’——此为万古不变之至理也!千户大人若能助楚王早日占得江南钱粮之地,便是奇功一件啊!” 孙勋连连点头称是,想了一想,他又问道:“照文渊的意思,今日那小贼,真的就是赵王的手下?那为何来救他的却是魏王?!” 杨文渊道:“千户大人,正因为今日出面的是魏王,卑职才断定那小贼就是赵王的手下啊!” 孙勋奇道:“哦?此言何解?” 杨文渊道:“大人啊,想那赵王是何许人也,我大乾神王阁主,皇上最宠信的三皇子,平日里眼高于顶,自诩绝不参与党争,只以天下苍生为念……他怎会为了一个下人亲自出面,自毁名声呢?卑职素闻赵王与那魏王最是交好,今夜由魏王出面才是最好的解释啊!” 孙勋轻哼道:“不想这区区一个小青头,竟然能牵动我大乾两位皇子,当真是奇哉怪也!” …… 大乾康元七十年十月初一子时,长安城魏王府书房内,当今皇帝的四皇子,魏王李缜依然坐在火盆边,手里拿着一碗侍女刚刚送上的莲子银耳羹,一边用银勺轻轻拨弄,一边在细细咀嚼…… 这时,右羽林卫大将军薛涛带着徐无病轻轻走进房来。薛涛拱手行了礼,微微一碰徐无病。徐无病会意,当即跪倒在地,口中说道:“草民徐无病,参见魏王殿下!谢殿下救命之恩!” 李缜只是顾自品着银耳羹,并未应声,待徐无病跪了小半刻,方才道了声:“起来吧!” “谢魏王!”徐无病缓缓起身,肃立一旁。 “听说你是秋先生的学生?”李缜漫不经心地问道。 “是!”徐无病回道。 李缜朝徐无病略略看了看,又道:“既是秋先生的学生,我便考你一考……” “草民才疏学浅,恐负殿下所望!”徐无病拱手道。 李缜“嗯”了一声,徐徐说道: “有一个人,他的朋友胡乱讲话,得罪了他的父亲,被他父亲关了起来。你说,他该不该救他的这位朋友?” “那要看他的朋友讲了些什么话?”徐无病回道。 李缜说道:“自然是些有道理的话,这些道理对老百姓都有大大的好处,只是他的父亲并不爱听,相反,听了还很生气 !” 徐无病道:“这样的朋友,当然要救!” 李缜朝徐无病又仔细看了几眼,问道: “那你说,该怎么救?” 徐无病问道:“敢问他的父亲,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吗?” 李缜道:“自然是一个讲道理的人。” 徐无病坦然回道:“既然他的父亲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他的朋友讲的也是有道理的话,那么无病以为,他就该诚恳地跟他的父亲讲清楚这些道理。就算他的父亲刚开始很生气,相信过了些时间,他的父亲必定能够体谅,毕竟这些道理都是对的,对老百姓也都有大大的好处。” 顿了一顿,徐无病又道:“就像我小的时候,我们杭州城瞎子胡同里有位卖烧饼的王大爷,有一次我说他的烧饼不好吃,他就很不高兴,好几天都不肯理我。后来我告诉他,面粉可以摊得薄一些,这样做出来的烧饼非但看上去个儿大,而且吃起来又脆又嫩滋味更香,用料却是一样的。他听了我的话,此后生意大好,非但跟我道了歉,每次见了我,都要送我两个烧饼……” 徐无病忽然想起那卖烧饼的王老伯对他一直照顾有加,后来却不幸被那杭州知府所害,一家人尽皆惨死,不由得双眼一湿,泫然欲涕…… 李缜默然半晌,点头说道:“说的好!引喻虽有失义,于本王却颇有所得!” 李缜当即吩咐薛涛先将徐无病送回客栈,只说需要之时便会找他。 待得徐无病出门,李缜立时便叫人备车,自己要进宫面圣。 魏王府的总管名唤“马华成”,是一名精干的老吏。他见主人深夜还要出门,忙赶来劝阻道:“殿下,此时已是深夜,皇上想必已睡下了。老奴恐殿下此去,会扰了皇上歇息啊!不如……不如等到明日早朝之后,再进宫不迟……” 李缜怒道:“住口!本王等得,秋先生可等不得!” …… 薛涛护送着徐无病出得魏王府,径直往长乐坊行来。偌大一个长安城,白日里车如流水马如龙,如今却是万籁无声、一片阒寂。街巷中不时有盘查宵禁的禁军兵士列队经过,见了徐无病正要大声呵斥,立施抓捕,一看旁边站着的右羽林卫大将军,顿时便吓得不敢吱声,慌忙拱手行礼,闪避一旁。 薛涛对着徐无病笑道:“你今天对魏王讲的话,很好!听起来很简单的一席话,却正好解开了一直萦于魏王心头的一道难题,看来,秋先生有救了,你果然是秋先生的好徒弟!” 徐无病道:“不瞒薛将军,无病其实……其实也是今日方认识秋先生。秋先生大行高义,令无病仰慕之至。无病只盼,秋先生能尽早脱却樊笼,离开青衣卫那污浊恶秽之地……” 薛涛奇道:“你今日才识得秋先生?那么你,并不是秋先生的徒弟?” 徐无病便将自己如何无端身入牢笼,又如何认识秋明礼,在牢房中拜他为师等诸般事由,约略跟薛涛说了一遍。薛涛听后,不由喟然叹道: “想不到,秋先生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心中念念不忘的,竟是一个与自己毫无瓜葛之人。似秋先生这等磊落胸怀,令薛某着实佩服啊!” …… 徐无病拜别了薛涛,走进位于东市口长乐坊内的“云起”客栈,回到自己日间定下的房间,却见朱无能正仰天躺在床上,兀自鼾声如雷。无病不由苦笑数声,想起白天自己的经历,直如梦境一般……这时身体但感困乏之极,当即便和衣睡到。 几乎与此同时,长安城兴庆宫御书房内,魏王李缜双膝跪倒,匍匐于地。一位苍颜白发、年约八旬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椅子上就坐。他虽只是穿了件杏黄色的便服,身上未着衮冕,头上也未顶通天冠,但在他举手投足之中,却自然而然地生出一股君临天下的皇皇气势。这人便是主宰大乾天下七十年,被誉为一代盛世明君的康元皇帝李重盛。这位皇帝甫一落座,便神情困乏地说道: “朕都要歇下了,什么事非得现在说?” “儿臣求父皇开恩,饶了儿臣的老师秋明礼。” 李重盛龙目微张,面露不悦道: “他目无君上,妄议先皇法度,如此佞臣,其罪当诛!” “秋先生忠心国事,他所陈的十二条变法纲要,皆是治国明理、济世良方,无一不是利佑我大乾的江山社稷,福泽我大乾的黎民百姓,他是一个大大的忠臣!”李缜回道。 李重盛冷哼道:“你懂什么济世良方、治国明理?!那租庸调法乃 是我朝太宗爷所创,行之两百余年,方才有了这大乾的盛世。‘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必苦之’……这祖宗成法,岂能说变就变?!” 李缜道:“太宗爷所创的租庸调法,原是至善至伟的宏宏国策,只可惜经年日久,如今我大乾天下,土地多有兼并,良田尽在豪族大户之手。若徒依祖法,只以人丁收税,则无地之民不堪赋税之重,有地之户又大肆逃税,长此以往,国库渐空,而生民益艰,儿臣闻‘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若再不行变法,儿臣深恐我大乾国势,将日益衰颓也……” 李重盛双眉深蹙,宽阔的额头上,隆起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皱纹,一双龙目中突然精光大盛,他紧紧地逼视着兀自匍匐于地上的李缜,没有人知道此刻他脸上的神情,是愤怒、震惊,还是沉思、感伤……过了良久,李重盛眼中的光芒渐渐黯淡了下去,他悠悠叹了一声,说道:“你先起来吧!” “谢父皇!”李缜站起,躬身肃立一旁。 “我儿长大了,懂得为父亲分忧,甚好……甚好!然法者,乃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也,变法这等大事,又岂能容他一个小小的五品官置喙?”李重盛道。 “秋先生身为户部佥事,体察民情、改革税制,开源节流、充实国库,正是他的本职。”李缜回道。 “好了,你的奏请,朕已知晓,朕会斟酌处理,你先回吧……”李重盛挥了挥手,示意李缜可以退下了。 “儿臣恳请父皇,即刻下旨,放了秋先生!”李缜拱手道。 “秋明礼刚入诏狱,怎可说放就放?!”李重盛道。 李缜说道:“儿臣听闻,父皇于数月之前,发招贤皇榜于各道,父皇虚怀若谷、求贤若渴,令天下人无不景仰。秋先生博古通今、胸罗万象,师圣贤之道、谋经世之用,似秋先生这般大才,就在父皇眼前,父皇却视若未见,反倒将他打入诏狱……” “住口!”李重盛怒道。 “父皇!”李缜再次双膝跪倒,以头着地,抗声道。 “缜儿……你这是在逼你的父亲啊!……咳咳咳……”李重盛一张脸憋成了紫红,显然是急怒交加,又连续咳嗽了数声。 门口肃立的皇帝贴身宦官,宫廷大总管高良士,见到屋内的父子两人,抗辩不休、僵持不下,直急得如热锅上蚂蚁,他心中焦急不安,但仍是不敢擅自进来劝架。 这时,跪在地上的李缜却抬起头,柔声说道: “父皇,儿臣刚刚听得一个故事:在那杭州城的瞎子胡同里,有一位卖烧饼的王老汉。他做的烧饼,原先又厚又硬,有人告诉他,烧饼这样做不好吃。他听了很生气,还跟那人断了交往。后来那人又告诉他,只需将做烧饼的面粉再摊得薄一些,味道就会不一样。王老汉这回听了他朋友的话,他做的烧饼虽然薄了一点,但是看上去更大,味道反而更好,生意从此大好。于是,那王老汉主动向他朋友道歉,之后每回见了,都要赠他朋友两个烧饼……” 李缜见皇帝正凝神倾听,顿了一顿,复又说道: “父皇,儿臣觉得,如今我大乾这张烧饼,也是该换一换做法,该当摊薄的地方,也需摊摊薄了……” 看到自己这位一向行为低调、做事谨慎的儿子,今日竟然为了一个罪臣跟自己据理强辨,并不惜违逆自己,李重盛今日的心情,着实感到意外,这种意外甚至都让他忘却了愤怒。“看不出这老四平常处处小心的样子,今日竟会这般强词抗辩,所言之事却也不无道理……”这时,他一低头,却看到跪在地上的李缜,浑身瑟瑟发抖,几乎已支持不住,不由奇道: “缜儿,你为何抖得这般厉害?” “启禀父皇,儿臣这几日受了风寒……得了寒热之症……以致御前无状,还望父皇恕罪!”李缜答道,此时他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寒意,浑身颤抖得更加厉害了。 “寒热之症!这可不是小病!无怪你今日穿得这么厚实……你……你快起来!高良士,快传太医!”李重盛毕竟也是一位父亲,此时,看着自己的爱子正忍受着病痛的煎熬,不由得激起了他胸腔中浓浓的慈父之爱,这父爱便如一股暖流,一下子填满了他的心房。 “儿臣恳请父皇,免去秋明礼死罪!”跪在地上的李缜,再一次双手向前匍匐于地,行了一个大礼,大声说道。 “好好好!朕依你,朕今日就下旨,放了你的秋先生!”李重盛无奈说道。 “谢父皇!”李缜说完,但觉眼前一黑,几欲摔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