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秦命运在线阅读 - 第45章 祸福相依

第45章 祸福相依

    “按功行赏?你想勒索秦王什么东西?”蒙毅一脸的蒙圈,不是说鬼谷一脉德行高尚施恩不图报吗?

    “勒索?哼,本大小姐的要求光明正大合情合理。救助百姓也算勒索?”女侠董柔瞬间爆发,咋咋呼呼地喊道。

    “救助百姓?河内郡的百姓?”蒙毅终于明白了,感情是这位女侠慈悲心肠,见流民失所,想让秦国救助这些食不果腹的难民。

    秦国法律制定了治灾不赈灾的政策。有天灾,官府从来不会打开官仓发放五谷救济饥民,也不会开放王室园林准许饥民狩猎采摘。其法理是:无偿发粮是国家赏赐,而灾民无功获赏,属于赏罚不明。为国家立功之士会被人看轻,民人事功之心会轻淡。

    当然不赈灾并非不管不问。在灾害发生之时,官府立即颁发应对政令,而后由灾区的亭长里正们带领民众族人到未曾受灾的山林中狩猎自救,或到官府指定的生地垦荒自救。使民经过辛苦劳作而度过饥荒灾难,避免民因不劳获食养成惰性。秦法规定民人不得私相逃荒而致民力流失,须在官府政令之下由乡官率领实施。否则,连坐法令会使邻里族人一体同罪。就连要饭都得,官府统一组织,可见秦法有多严厉。

    秦法如此严厉无情,为何秦人凛然遵守毫无怨言?

    此中根基在于两条:

    其一是秦法公平,法不阿贵,老百姓乐见贵胄官吏与他们一体同法;

    其二是官府敬事,政令快捷,对天灾人祸之应对历来都是全力以赴。

    秦川谚云:“治灾苦,食果腹。赈灾谄,受活散。”

    说的是这治灾比赈灾长人志气,使人精气神奋发不散,如同治病之苦口良药。

    商鞅之法制何其神奇!!!

    蒙毅对秦国法律法规知道的比较详细,耐心解释给女侠董柔听。

    谁知女侠董柔丝毫不领情,大吼道:“治灾不赈灾也需要时间周转,你们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没说见死不救啊?再说我也于心不忍,不如这样,我请求祖父暂借一部分粮食给地方郡县,保证流民数月的温饱,再安置流民建房开垦或者狩猎自救,怎么样?”蒙毅只能先安抚这位董大小姐,毕竟好男不跟女斗。

    “这还差不多,可是蒙老头要是不答应,怎么办?”女侠董柔听完语气缓和起来。

    “蒙老头?董大小姐,你起码尊称一句蒙大将军吧。有你鬼谷一脉的影响力,蒙大帅会考虑的。”蒙毅不由得苦笑起来,伺候女人真累啊。

    蒙骜老将军听闻天机阁的请求后,沉思片刻答应了,并且把此事上报给了秦王嬴政。

    蒙毅有些担心秦王嬴政的态度,此刻的秦王嬴政已经快速成长起来。以前蒙毅凭借对历史的了解以及两世为人的经历,大致能够猜透秦王嬴政的所思所想,但是如今的蒙毅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秦王嬴政的可怕:你完全无法确定他在想什么!君心两面,伴君如伴虎!

    白起,是芈姓白氏子弟,和芈姓外戚沾亲带故,交好秦宣太后芈月,和穰侯魏冉的关系也很好。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辅佐过秦昭王嬴稷,屡立战功。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秦国应侯范雎,接连贬官。公元前257年,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

    白起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白起的悲剧,源于他的性格。昭王明知必败仍强令出征,这已经不是对白起军事能力的考验,而是对他听命与否的检测,白起偏偏看不到这一点。

    白起就如同当年的商鞅一般,才能出众,但是情商堪忧!

    “上次阴晋火牛阵,牺牲了数百耕牛,不知道日后秦王嬴政会不会用此事治我的罪?”蒙毅此刻突然脑海里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

    春秋战国时期,牛开始代替人力耕田,它的意义在当时绝不亚于现代农业中用拖拉机代替耕牛。因此,牛的地位在秦国的耕战国策中至关重要

    秦国法律明文规定,各县对牛的数量要严加登记。如果由于饲养不当,一年死三头牛以上,养牛的人有罪,主管牛的官吏要惩罚,县丞和县令也有罪。在牲畜繁殖方面,如果一个人负责喂养十头成年母牛,其中的六头不生小牛的话,饲养牛的人就有罪。如果十头成年母羊,四头不生育,相关人员也要受到不同程度惩处。这些法律条文读起来让人挺感动,秦国对生产的管理如此条理分明。

    “各地的县令肯定要上报我的罪过,秦王嬴政至今都没下过定论,究竟是有功还是有过?”蒙毅此刻才明白秦王嬴政手段的高超,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秦相吕不韦还妄想掌控这个已经成长起来的帝王,岂不是找死吗?

    秦军掉头南下进攻楚国,和秦国国内的兴高采烈相比,楚国国内一片愁云惨淡。

    “如何是好?五十万大军竟然无功而返!黄歇,你如何向寡人交代?”楚王熊完不知所措,直接大呼小叫起来,甚至丝毫不给春申君黄歇一丝颜面。

    “大王,五国同床异梦,如之奈何?不如先救援三晋,挡住秦国东出的通道。否则六国无一幸免,楚国危矣!”春申君黄歇辩解道,同时仍然不忘救助三晋。

    “大王,万万不可!秦军兵锋所向无敌,而我楚国自从蕞城之战之后,损耗钱粮物资无数,精兵良将也折损不少,不可再触霉头。”左大夫宋义劝谏道。

    “没错啊,大王应当速速退兵,自保方为上策!秦国一定会调兵北上,先攻打赵国的。我们楚国应当趁机休养生息,整军备战。”右大夫景骐也出言赞同道。

    “秦有精兵赵有良将,秦赵之间必然是旷日持久的大战,我楚国应当坐山观虎斗!”五大夫昭惠也表示支持退让的策略。

    “大王,退兵吧,和秦国死拼,只会便宜他国。”六大夫屈定也不赞同继续和秦国死磕。

    “大王,万万不可。赵国国君连续几代昏庸,虽有名将,但是无法持久的。还是应当发兵救援三晋。”春申君黄歇继续努力劝谏道。

    “救援三晋?除了赵国,魏国和韩国已经向秦国摇尾乞怜了,还救援个屁!如今秦军直接杀向我楚国了,我楚国绝不会让人当傻子耍!”楚王熊完大怒道。

    “大王,老臣建议迁都寿春,避让秦国的兵锋。此外命令沿途的城池坚守不出,秦军见无利可图,必然退军。”左大夫宋义提出一个建议,“此乃长久之策,淮北地区人口众多,利于富国强兵。”

    “老臣附议。”其余大臣纷纷赞同。战国时期,楚国组成了以昭屈景三大族为主干的执政集团。

    此次主张迁都的都是昭屈景三大族的代表,就连楚王熊完也不能忽视他们的意见。

    而楚王熊完遇事慌乱,立即接受楚国一班元老的“避秦迁都”对策,将国都迁到了寿春。

    春申君黄歇孤掌难鸣,大呼道:“何其短视!楚国离灭亡不远了。”

    黄歇早年曾和楚国太子熊完一同沦为秦国人质。十年软禁生涯,天天如履薄冰。直到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危,而秦国拒绝放楚国太子回国。黄歇冒死为太子掩护,将熊完打扮成车夫送回楚国,可谓忠节。因此,黄歇险些被秦昭王处死,还好秦国改变主意,决定卖楚国新君一个人情,才放黄歇回去。

    熊完即位楚王后,任命黄歇为令尹,并将淮北封给他,号称春申君。春申君在封地疏浚三江,解决今黄浦江一带的水患问题,当地百姓为了怀念他将这条河称为春申江。如今上海其中一个简称“申”,也是源于战国时此地曾为春申君的封地。十五年后,由于与齐国相临的淮北经常发生战事,黄歇向楚王进言道:“淮北地区靠近齐国,那里情势紧急,请把这个地区划为郡治理更为方便。”并同时献出淮河以北十二个县,请求封到江东去。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春申君已经担任了楚国宰相,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大家都正在竞相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通过援赵灭鲁,黄歇的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国重新兴盛强大。

    楚王熊完把蕞城失败的罪责归于春申君黄歇,本来就有意冷落黄歇。见春申君黄歇狂妄不羁,楚王熊完对春申君黄歇就更加不满。

    这其中少不了一个人的推波助澜,此人是谁呢?此人就是春申君曾经的门客现任楚王熊完的小舅子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