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山中猛虎(上)
同时,随着一声爆响,村寨中心的一座竹楼里埋藏的火药被点燃了,而这引发了一连串的爆响。 姜榆罔指派情报员在几处竹楼里安置的火药终于被蔓延的大火所点燃,而从第一次爆炸开始,炸裂释放出来的火焰起到了连锁反应。 一座座竹楼里不断发生了爆炸,一团团火光像是在黑夜里盛开的花一样照亮了夜晚的山林。炽烈的火焰在这片原本荒凉的山中不断地向上攀升到天空中,随之升腾起来的还有麓川兵们的哭嚎声。 时间回到一个时辰之前,麓川军在发现南桑寨处于火夜的庆典,没有做多少对于他们抵抗之后,争先恐后地冲入南桑寨,发动了占据南桑寨的突袭。 在他们具有绝对人数优势的突袭冲击之下,南桑寨的民兵们组成的防御阵线几乎是一触即溃,完全组织不起来有效地抵御力量。 而传言中南桑寨引来的明军的数量也是极少,寥寥十几人人而已,在战斗中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也是边战斗边后退。 而南桑寨就是在这种让麓川军有些意外地轻松的情况下被占据了,但是他们这时才发现了问题:村寨中的人少的有些过分了。 原本他们发动对村寨的突袭时,看到村寨正在举行火夜的庆典,热闹非凡,而真正到了战斗展开时,才发现庆典的参与者们都是伪装的民兵,真正的普通村民却不见了踪影。 等到他们彻底击溃了所有的民兵,几乎完整地占据了村寨,闯进各处竹楼里,想要找几个倒霉的村民开刀的时候,麓川兵们意识到了一个让他们背后发凉的事实——南桑寨中的所有人好像都消失了。 在麓川军们还在疑惑南桑寨村民们都逃去了何方时,这突兀的一声声爆炸彻底告诉了他们答案。 “我们中埋伏了!大家快点撤出村子!”这一批麓川军的头领,在军队中职位为副将的男人名叫刀云,他迅速带着自己的一批亲卫冲向了通往寨门的大路:“通知所有人,快撤!” “将军,这南桑寨的人疯了?他们烧了村子,到哪里去住?”刀云身边的一个亲信边跑,边气喘吁吁地问。他的衣服上有着烧焦的痕迹,整个人像是从火堆里跑出来的,被煤烟彻底染黑了。 “的确是疯了。”刀云摇了摇头:“我原以为这火势是因为火夜庆典里,大家战斗时打翻了火把灯笼之类造成的,现在再看这一次次爆炸,和其他所有村民都不见了踪影,显然是做好了埋伏。” 亲信咬着牙恨恨道:“我真的要找出来,到底是谁下了这么狠的手,以一整个大寨子为代价来埋伏我们。” “这家伙太狠了,我们先跑出去,以后有的是机会来报复他。”刀云随口应道,看着身边的一切,眼里弥漫起来了浓重的血丝。 南桑寨中的麓川兵们,最好的也是跟着刀云和他的亲卫一起慌乱逃跑,阵容大乱;许多人则是头发或身上衣物被火点燃,一边慌张地大叫着,一边或是寻找水源,或是在地上打滚试图扑灭火势。 还有一些更惨的,被困在了着了火的坍塌的竹楼附近,找不到路可以逃出来,绝望地呼唤着他们已经逃窜开的同袍们,然而他们自顾尚且不暇,又怎么有能力来救人呢? 除了这些还努力挣扎着试图求生的麓川士兵们,还有许多人已经死在了村寨的各处。除了几条离开村寨的主干道附近,其他竹楼建筑分布较为密集的地方都已经被战火吞噬了,不知道有多少无名的麓川士兵们已经死在了这个山寨中。 刀云和他的亲信跑在所有人的最前面,山寨的寨门看起来依然如来时一般安静,寨门后的山林是寂静的黑暗,没有了村寨中烈焰滔天的可怖,禁不住让人心生向往。 求生的机会好像就在前面,刀云激动地加快了脚步。寨门已经被石头堵死了,他也不意外,率先踩着石头准备翻过围墙去。 而当他踩上石头的第一步时,忽然耳边响起来了一声诡异的爆响,他脚步一顿,怔怔地看向自己的胸口,那里的血肉被炸开了。 这不是民兵所能用拥有的武器,这一支麓川军的将军,麓川军副将刀云,人生的最后一句话是嘶哑的:“明…军。” “什么?”亲信刚想跟上将军的脚步,翻过围墙逃出村寨时,就看到将军的身体一僵,接着向后倒了下来。将军的血溅了他一身。 他这时才反应过来将军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立刻大叫道:“明军!明军来了!准备战斗!” 刚刚拔出刀的亲信在发出警告的下一瞬间被鸟铳的一发正击中在脸上,同样无力的倒下。 在逃跑的麓川军的骚动中,他们抬头看到一队队明军翻上了山寨的围墙,举起了火铳对着他们。除了见过许多次的火门枪类型的火铳,还有一种更细长的,可供双手持握的,从未见过的火铳类型。而从这种火铳中射出的子弹似乎具备更强大的杀伤力。 在头人死去后,麓川兵并没有及时组织起来有效的攻势,可是他们又无路可退,身后就是将要被火吞没的南桑寨,最前面的一批麓川在火铳的射击下几乎是三五成群地倒下,像是被猛兽狩猎的猎物一样无助。 前面士兵的死亡和后面追上来的火焰让最后的麓川兵们像疯了一样不断朝围墙上发起冲锋,火铳的射击频率还是有限,眼看就要有大量的麓川兵冲过明军的火力压制时,明军身后,同样多的南桑寨民兵如潮水般冲了上来,一下冲垮了企图突击出明军防线的麓川兵的攻势。 在这几百南桑寨民兵眼中,麓川兵是丧心病狂,因为发现村民们逃走,而抢掠不到村民,就纵火烧毁了南桑寨的凶手。 这些人在之前的战斗中因为火焰和人数差上的恐惧而迅速溃败。但是因为姜榆罔安排好的通过密道撤退的战术,民兵们并未受到多大的伤亡,死者不到十人。 撤出去后,这些民兵与其说因为战败而士气低落,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想要再一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