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云中子下界
且言纣王贪恋妲己,终日荒淫,不理朝政。话说终南山有一气士,名曰云中子,乃是阐教弟子,虽然不列十二金仙之列,却是与那南极仙翁一般,乃是福德之仙。那日闲居无事,手携水火花篮,意欲往虎儿崖前采药。 方驾云兴雾,忽见东南上一道妖气,直冲透云霄。云中子拨云看时,点首嗟叹:“此是不过是千年狐狸,今假托人形,潜匿朝歌皇宫之内,若不早除,必为大患。我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忙唤金霞童子:“你与我将老枯松枝取一段来,待我削一木剑,去除妖邪。” 金霞童儿疑惑不解问道:“何不即用宝剑,斩断妖邪,永绝祸根?” 云中子闻言轻笑一声:“不过区区千年狐狸,岂足当我宝剑,只此足矣。”童儿取松枝,与云中子,削成木剑吩咐童儿:“好生看守洞门,我去就来。”云中子离了终南山,脚踏祥云,望朝歌而来。 瑶池之中,昊天与王母执掌昊天镜,洞悉三界六道,云中子方有动作,便被二人看在眼里。 眼见云中子持宝剑前往朝歌除妖,王母不由心生疑惑,“师兄,那云中子才是阐教中人,理应希望商朝落败才是,如何现在会如此热情,专门下界,相助纣王灭妖呢?” 前世之时,因为不曾对封神大事有所关注,昊天也不明白此事,只道是云中子不在十二金仙之列,乃是福德之仙,不明其中缘由,古道热肠之下,才会下界除妖。 可后来,他偏偏收下夔牛转世的雷震子,令其成为封神大劫中少有的七个肉身成道之辈,昊天便知道,云中子对封神一事非但知晓,而且参与颇深,除妖之事,也必有深意。 如今,听王母询问,当即说道:“师妹所言不错,云中子乃阐教之人,乃是天下间最希望成汤天下败落之人,怎么可能襄助纣王除妖呢?他如此,不过是想断绝成汤天下最后的一线生机罢了?” “哦,这是何意?”王母追问。 昊天解释道:“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天地万物,无有尽善尽美之事,故此天道运转之下,既有定数,也有变数,哪怕是十死无生之局,亦有一线生机,只看能否把持的住罢了。” “成汤天下,纣王无道,触怒圣人,合当入灭,此乃天意,然而,纣王虽然荒淫无道,可是不得不说,商朝朝政稳固,却是因为朝中一应大臣,闻太师、首相商容、亚相比干、武成王黄飞虎一大帮大臣处理朝政,便是再怎么荒废朝政,怕是商朝气运也没那么快落败。” “若是途中遭逢变故,未必不能从必死之局中挣脱出来,把握住一线生机,再延续八百年朝运。” “如今,云中子出手,借除妖之名,实则是想要断绝成汤天下最后一丝生机,毕竟成汤入灭,皆因圣母娘娘动怒,招妖降罪而起,一旦纣王相信妲己乃是妖孽,将其诛杀,便可逆转天数,保全自身,成汤天下也能把握住最后的一线生机,到时候,封神大劫会如何变化,就连圣人也不得而知。” “既然如此,云中子怎么还敢出手,万一那宝剑当真将妲己诛杀,岂不是弄巧成拙?”王母皱眉道。 “哈哈哈……”昊天闻言连连大笑,随后在王母不解的目光中道:“师妹以为云中子不知道这件事吗?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云中子又怎么敢这么做呢,师妹别忘了,云中子除妖用的,可不是他手中的先天灵宝,而是以老松枯枝削成的一把木剑。” “虽说此木剑加持了先天灵宝的神威,不是九尾狐能够抵挡的,可区区老松枯枝,又如何能够承载先天灵宝的力量,不超过三天,便会化作飞灰。“ “这样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真正诛杀九尾狐,因此,不论纣王到底想不相信云中子,最终妲己都不会死,最多也就是保证那一线生机不被断绝罢了。“ “可以说,从那把木剑出世开始,云中子和阐教便立于不败之地,若成,阐教断绝成汤天下的一线生机,便可取而代之,掠夺成汤天下残存气运,壮大己身,若不成,阐教也没有什么损失,这样一本万利的买卖,有什么不好做的。“ 虽是笑着,昊天心中却也不免感慨,阐教算计果然厉害,前世截教近乎灭教,还真不是偶然。 “原来如此,如此看来,成汤危矣。“王母点点头,脸上同样带上感慨之色。 “成汤虽危,此事却不能让云中子办成了。“昊天闻言却道。 “这是为何?”王母不解。 昊天正色道:“成汤天下仅存一线生机,保不保得住,其实无关大局,可若是这一线生机为阐教所断,日后必定凤鸣岐山,天命在周,到时候,除了与成汤天下纠缠不休的截教之外,巫妖两族和佛门为保全自身,必定会联合阐教,针对截教。“ “到时候,截教损失惨重,其他几方势力得以保全,如此一来,日后封神,天庭诸神皆是截教门徒,岂不令其坐大?到时候你我反倒被架空了。“ “因此,只有各方混战,互有损失,封神之际,天庭神位才不会把持在一家之手,到时候,你我才能凭借位阶之力,统御天庭,否则,此次大劫对你我而言毫无用处。“ 王母也不是傻子,一点就透,闻言也是脸色微变,“师兄所言甚是,那接下来该如何是好,叫精卫元君去拦下云中子吗?“ “不可。”昊天摇摇头道:“不管云中子的目的是什么,进宫除妖都是修士本分,若是让精卫元君拦住他,只会给玉清圣人借口对天庭发难。” “封神一事因阐教和天庭而起,玉清圣人早就对你我不满,若是给他找到机会,他绝不会放过你我,此举只会引火烧身,说不得连西方二圣也会落进下石,将天庭扯入量劫之中,反而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