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真的是听调不听宣啊!
【历史事件提醒: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强兵。】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 停!我研究过的好不!不用你提醒。 赵桓非常硬气的打断了系统的历史提醒,他只是没有将两种结合在一起而已! 【……】 赵桓没有理会系统,而是在思考种师道所言的内容。眉头紧锁着。 六等二十级兵制,军功爵二十级位制,真的是越看越像,四,十,十九分水岭都是一样…… 不能再继续想下去了,再想去,怕是要出事。 “一到四级为士,五到九级为夫,十到十八级为卿,十九至二十级为侯。劳大者其禄侯,功多者其爵尊。”赵桓没有回答种师道的问题,反而继续推着种师道前行,不断的说着自己的内心想法。 兵制变革,并不是马上就要实行的,最少要等到战后,才有实施的可能性。 军功爵均田一定会产生世家,这一点赵桓早有预料。 不过藩镇出现与否,就得看朝堂对地方的掌控了。 藩镇这个成因太过复杂,赵桓始终认为,唐末藩镇的出现,还是地盘太大了。 这行军路上,再不寂寞,赵桓总是和种师道一天一天的交谈着,兵制的变革也越来越完整。 而种师道的扎子内容也越来越多。 种师道越来越欣赏这种制度,虽然还有一些地方不明白,可惜时间不多了。 年岁越大,人的觉也越来越短。 很多时候,赵桓都能看到种师道房间的灯,能亮到子时,次日五更天起床的亲事官,总能看到转椅上的种师道,手里捧着一个扎子,偶尔还会仰头大笑。 在新的纸上写写画画。 快马的传令兵的各州府县不用觐见的命令后,赵桓的行军也顺利了不少,偶尔会有快马传信,一些朱琏和李纲无法决定的事,赵桓都会细细考量之后,再做决定。 赵桓极为意外的是赵佶居然向汴京写了一封回书。 还送回来数百车的钱粮,这老匹夫是换了性子了? 直到赵桓收到蔡京的扎子,才知道发生了什么,是因为赵佶收拢的近四十万的勤王军,他养不起了! 这些勤王军来自巴蜀和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的勤王军,每天就待在临安城,无所事事。 吃赵佶的,喝赵佶的,之所以赖着不走,全都是因为赵佶,支付不了当初下令勤王时,所下的承诺。 一人十贯就是四百万贯钱财,这笔钱对拉走整个大宋一年税赋来说,不算太多,但是这钱撒出去,就收不回来了。 所以,赵佶就通过蔡京递了扎子,想把这四十万的勤王军统统打发给赵桓。 啧啧,这么不要脸的人,赵桓还是第一次见啊! 有用的时候,求着人家来,没用的时候,就想着最省钱的方式打发掉。 通过蔡京的扎子,赵桓也再次感觉到了蔡京这个太傅的能力,在统计学几乎为零的大宋,蔡京的扎子里,都是一连串的数字。 赵佶惶恐带走了不少的禁军,手中约有二十多万从应龙府带走的禁军,再加上四十万勤王军,赵佶的财政吃不消了。 江南富裕不假,可是这黄青不接的时候,可经不起近百万人的青壮年吃吃喝喝的! 赵佶当时南逃的时候,匆忙之下,只是带走了国库的钱财而已。 那囤积国之所需的三年之粮,可都在汴京屯着呢。 赵桓看着蔡京的扎子,想到赵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不住的摇头。 他赵佶好歹曾经是一个皇帝,怎么可以乱下命令? 截胡勤王军,看似是让自己手里的力量更加强大,但是他就没想过这些拖家带口的勤王军,缺少基层军官的军队,其战斗力又能有多少? 不过这近四十万的勤王军,赵桓在和李纲几次通信中,赵桓确信京畿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以及河北东路的工赈监,完全可以吃得下这批勤王军。 他开始让李纲布局,接受四十万的勤王军的同时,令李纲敲诈……不对,是哭穷。 除了用玉玺盖了准许勤王军的前往汴京的安置诏书以外,赵桓让李纲向赵佶要当初国库的六千万贯钱! 当然这笔钱,现在已经花了多少了,赵桓心里没数。 不过以赵佶奢侈的作风,怕是新园子都建好了吧。 他真正的目的是让赵佶从江南东路和两浙路,淮南西路搜刮更多的粮草送到汴京! 粮食这东西可不能建园子,也不能让赵佶流连秦淮河畔。 要六千万贯,赵佶肯定不会给! 但是,粮食的话赵佶这货,说不定会逼着蔡京做这事。 这是什么时候,黄青不接之际,淮南路,就是再多的粮食,几次刮地皮一样搜刮之下,民众什么反应? 他很好奇,要是赵佶在江南东路,再逼一个方腊起义出来,近距离感觉到农民起义的赵佶,会不会夹着尾巴,逃回汴京。 不对,是北归汴京。 赵桓连软禁的艮岳宫都给他准备好了,他不回来住,太让人寒心了。 赵桓盯着传令兵,速度飞快的远离了自己的视线之时,就看到了张叔夜乘马而来,在不远处停下,从马匹之上,跳了下来,疾跑而来。 “官家,前方发现大量的马队,已经探明是刘錡部众。已经派出了传令兵前去通传。” 张叔夜知道种师中为了让太原的七路大军,不互相掣肘,将最难弄的西军两股部队,派遣回了汴京。 赵桓知道自己在路上一定会遇上。 这条路完颜宗望不选,是完全有道理的,赵桓一路上看到了不少的关隘,都极为险峻,从这里进太行山,实在是太难了! “通传吧。赵英,将早就准备好的赏赐诏书和盘子拿出来。”赵桓准备当面封赏一下这两位西军的将领。 虽然不管是种师道还是李纲都在说大宋西军尾大不掉,听调不听宣,但是不亲眼见见,怎么可能知道呢? 孙翊千里突袭云中路的金廷百万军马场,当记首功。 他也早就准备好了赏赐的物品。 功勋虽大,但是孙翊是武功郎,和现在的岳飞平级,想要建节,还要再等些功勋的积累。 “官家,孙翊将军令自部马军原路返回,说要给陛下让路。只有刘錡将军来了。”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