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心里没底
鱼塘这种东西,说好打理也好打理,说不好打理也不好打理。 柳承恩还是专门找来了几个村子的里正以及各个村子里有名望的老人或者是族长,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各村的几个读书人。 “鱼塘很快就要挖好了,本官今日叫你们过来,也是想要跟你们详细地说一说这鱼塘的用处,莫要以为这只是本官一时兴起做的无用功。” “还请大人明示。” 柳承恩点点头,然后示意一侧的王录事开始详细地说明。 “好了,这鱼塘的用处,大家都听明白了吧?只要你们记得,若是下了雨,这水会顺着地势和事先挖好的一些沟渠进入鱼塘,到了冬天,你们各家各户也要将积雪都倒入这鱼塘之中。这鱼塘,就是你们的储备水源!” 一时间,大厅里人声鼎沸了。 “难怪要将这鱼塘建在了村头呢,敢情就是因为那里的地势最低呢!” “就是呀,这下子好,如果真地再赶上了旱年,咱们也就不怕了。” “是呀,这鱼塘可不小呢,至少,咱们还能养活一大部分的庄稼呢。” “多谢大人能为草民等如此操心,您是个好官哪!” 于是,大厅里很快就跪倒了一大片。 “好了,大家先起来,咱们坐着说话。” 柳承恩又安慰了几句之后,再度回归正题。 “接下来,是本官要讲的一些要点,在场的几位书生你们可以记仔细了。日后这鱼塘的养护,还得靠你们记录的东西来做的。” “是,多谢大人提醒。” “首先呢,这鱼塘正式用上一段时间之后,就要清除过多的塘淤泥,一般是三到四年,利用冬春无雨干旱季节,都要坚持清淤。为了保持鱼塘的肥度和水质相对稳定,可保留大半尺深的塘淤泥。这一点,你们都听明白了吧?” 几位老翁频频点头,“正是如此。以前草民还年轻的时候,也曾去过富贵人家做工,是亲眼见到过他们如何清淤的。不过那个荷塘小,可比不得咱们的这种大鱼塘。” 柳承恩满意地点点头,既然是有人见过,那就更好办了。 “清淤的方法可用人力挖挑,当然,这淤泥弄出来了,可是好东西,莫要随意地扔了,清出的淤泥,也不要再作塘基堤围,否则经下雨雨水冲,淤泥又会返回到鱼塘里,前功尽弃。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可作为农田水稻、蔬菜果木的优质肥料。” 腐殖质? 那是什么东西? 甚至好几位都没听明白他刚刚说的是什么。 只是隐约猜到了大意,是说这塘泥可以当肥料? “大人,这塘泥真地能当肥料吗?这以前也未曾听人说过呀。” “是真的。具体按什么样的比例来移到田里,回头我会让人再一一记录后给你们送去。” “多谢大人。” 一位灰衣老翁眼泪都下来了,“大人,您简直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呀!您这样的举措,可以说是救了我们全村人的命呀!” 柳承恩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这种场景,有些招架不住。 “老丈莫要激动,咱们往后的好日子长着呢。甘州虽然通过来的水渠不长,可是也能解决一部分的用水问题了。现在鱼塘就要建好,接下来就是等着老天爷是否愿意降一场雨给我们了。” “大人说的是。” “咱们接着说鱼塘的事,要彻底让池底曝晒的冰冻。在冬季经过清淤的池塘,可利用空闲时间,将池塘排干水,让池底接受充分的风吹,日晒和冰冻,经阳光照射和风化后,塘底少量淤泥变得比较干燥,疏松同时又可以杀死一些虫卵,改良了池塘底质,提高了池塘肥力,为翌年春季放养夺取高产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鱼塘的事,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主要是在甘州,能这么干的,还真是头一遭。 “对了,咱们可以事先自己烧制一些生石灰,当然若是不成的话,你们也可以去买一些。池塘施放生石灰也是有定量的,每亩施放在两百斤左右,不能太多了,否则可能会影响水质,当然也不能少了,否则起不到原本的效果。” “大人,这生石灰倒是好烧制,只是不知为何要撒入塘底呀?” 一位手中还拿着笔的书生十分的勤奋好学,有不明白的,直接就问了。 反正他这一辈子估计也就这么一次可以在一位三品大员的跟前坐着了,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遇到不懂的,直接就问。 兴许,还能在大人跟前刷一波存在感。 不得不说,这位书生真相了。 因为柳承恩还真地就多看了他几眼。 对于如此好学的年轻人,他当然是喜闻乐见的。 “生石灰不但可以杀灭潜藏和繁生于淤泥中的鱼类寄生虫卵等,而且可以稳定了水质。另外,生石灰遇水后会发生一些变化,可以改善池底的通气条件,加速灭杀虫卵的作用。在养鱼过程中,合理定期施放生石灰,好处很多。” 至于发生的什么化学反应,柳承恩十分识趣地没有说。 毕竟说了大家也听不懂。 “最后一点,养鱼与种植农作物轮作。如果干塘期较长,可以考虑把养鱼和种植农作物结合起来,进行轮作。如此一来,咱们的粮食产量,应该也会得到提升。”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不怪他们没见过世面,只能说是柳大人的这些想法都太大胆了! 说是奇思妙想也不为过。 当然,若是柳大人说的都能成真,那受益的,绝对是他们这些农户! “养鱼和种植轮作,可以使淤泥更充分地干透,使土壤充以空气,疏松。有利于更好地改良池底。同时还能收获得到农作物本身的经济价值。另外,生长的青绿作物,也可以作为池塘的优良绿肥,也就是雨水期灌水入塘淹青沤肥,及时放养鱼种苗,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高产增收。” 其实,柳承恩说的这些,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这都是以前庄子上的人跟他提过的。 谁能想到有一天,竟然会被他给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