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拿棺材本做曲辕犁
看人用长辕犁犁地,杨皓感觉很有仪式感。 犁到了田边,把着犁的吆喝着。要先让牛停下,转到前面牵着牛转头。不然犁也转不了身。 如果是平原的大地块还好说。但五丰村的地形有些起伏,地块比较小。所以最好是安排一个人专门牵牛。 不然一小会就要特地跑到前面调头,很耗费时间的。 杨皓看了一阵,对曲辕犁与直辕犁的根本区别,也算是看明白了。 其实两者之间的区别,不在于辕的区直或者长短。 两者最关键的区别有两点。 其一,长辕犁的牛轭,是通过一根横木跟辕固定在一起。 牛轭与犁一体,也代表牛和犁就是一个整体。所以转向极不方便。 其二,就是直辕虽然也有一些倾斜度,但角度太小。 辕斜向上角度太小,牛向前走时,给犁施加的向上方向的力太小。 犁铧向下刨土,会有一个向下的力。 向下的力大于向上的力,把着犁的人太辛苦,而且犁入土的深度也不好掌握。 曲辕犁的优势,他也完全明白了:牛可以与犁同处一条直线上。 而直辕犁呢? 因为用中间一根长木与牛相连,那么牛就没办法与犁处于同一直线。只能左右都要有一头牲畜,不然左右的力不能均衡。 虽说两头牛可以拉动更大的犁铧,但这点优势完全被犁控制难度抵消了。 明白了原理,他觉得自己大概能设计出一个合格的曲辕犁。 而且,他也是见过钢犁的人。 犁的大概构造还是记得的。现在又知道了原理,应该能将木质犁的结构设计好。 画图……他不会。 但犁的样子也简单,大概的样子他还是能画出来的。 “这犁能用?” 杨柏德与杨明听他说要找人做犁。就过来看。 等看了他图。两人一点面子也不给,第一句话就是怀疑。 杨皓也不恼,只笑着说:“做出来试试,就知道能不能用了。做一张犁,也不用多少钱。” 杨明拿着图,看得入神。 “大兄可看出什么了?” 杨明回过神来,说:“这样以绳索代替辕木,似乎可以少用一头牲畜。” “大兄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这犁最大的好处。”杨皓笑着给他一个大拇指,说。“好处还不仅于此。” 他指着犁辕的尽头:“这犁我们用一根可以转动的横木,牛在转弯时,依然可以控着犁笔直向前。 “再有,犁辕短了许多,尽头又向下斜,牛与犁铧的距离缩短。牛轭与犁之间的绳索,向上斜角度比直辕犁要大得多。 “如此一来,牛向前走的时候,可以将犁铧向上提,犁地时可以充分利用牛力。把犁的人无需为控制深浅费太多的力。人在后面操力也省些力。犁出来的地,深浅也更一致。” 看杨明一头雾水的样子,他笑着说:“我们先做出来。做出来了,你看着别人用就知道我没吹牛了。” 他将犁吹嘘得那么好,杨柏德哪能不支持:“我让人去请木匠来。” 木匠是隔壁村的。 很快就请来了。 木匠看着图,又问了几个关键的问题。得到杨皓的解释后。 他说:“能做。不过需要一两天时间。” 杨皓设计的曲辕犁,辕自然是曲的,呈“S”形。 那就要弯曲木头。那是没办法一下就做好。而且这犁也要用阴干的好木材做才行。 杨皓虽然刚砍了许多木材,也有好用的。只是还没干,这时还没办法用。 杨柏德又对杨皓增加了支持度:“我家有几根上好的柏木,文木匠你看可能用?” “柏木有些浪费了。” “不妥啊,阿耶。那不是你收来留做寿材的?” 寿材? 杨皓有些意外。如果他没理解错……寿材就是棺材吧。 便宜爹要用做棺材的木头来给他做犁? 四舍五入,岂不是拿了棺材本出来支持他? 那多不好意思啊…… 他忙说:“文木匠,你家中应当有可用的木材吧?若是有,你且拿来用,价钱好说。” 木匠说:“我家中确实有些可用的木材。只是这犁铧,杨六郎你要用钢的,我就没办法了。” 杨明马上说:“我等会就去鄠县让人打。” 杨皓说:“还是我去吧。” 他设计的犁铧,将犁铧和压壁融为一体了。为的是能让犁在行进过程中,自动翻土。 这样的设计,杨明未必能说得清楚。 犁铧也不是打刀剑,不用什么百炼钢。 只不过要打成内弧的,哪怕老铁匠了,要打出来也颇非一番功夫。 去了县城,找到铁匠解说清楚。 杨皓看着他将东西打好,算着用时将近一个小时才打了一个。 他觉得…… 要想将这新犁推广到全大唐,就有点难了。 据说这个时候,有一百数十万户人口。这应该是最少的,大概还有一些山里人还能统计起来。 就算其中七成家庭要换犁,也将近一百万。 一个经验老到的老铁匠加一个学徒,也要一个小时才能打好一个犁铧。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大唐都换曲辕犁,仅仅是一个犁铧,也要耗时一百万个工时。 而且是大唐时代的中级工程师职称的铁匠的一百万个工时。 再加上,伐木工、木匠、采铁矿等等各个工种加起来,所有工时加起来…… 杨皓也想到了流水线。 不过流水线这种管理手段,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比如说,衡度必须统一。 他甚至不知道,大唐的工匠对于尺寸,用的是否同一个标准。 或者说,他不敢肯定,大唐的衡度标准是否精准。 要想流水线,工艺的关键,是标准化。 如果达不到要求,想要进行生产线生产,达成标准就是一个大工程。 另外,还必须集中生产。这个难度更大…… 大唐想要短时间内全部换成曲辕犁,好像还真有要拿棺材本出来的意思了。 算了。 国家民生这样的大事,怎么解决,还有朝中的衮衮诸公呢。 那用得着他瞎操心? 杨皓自嘲:想那么多做什么,典型的没事找事。 犯贱! …… 有了木材,文木匠又带着学徒一起来。 制作木方其实不用花多少时间。 最耗费时间的,是要将图给摸准了,然后制作出来的零部件,能正好组装成成品。 毕竟,这是第一次制作,几乎说有部件可能都需要调整。 整张犁的关键部件,是辕。曲辕的弯曲没确定之前。其它部件就没办法完成加工。 而曲辕要略呈S型,加工难度就更加大了些。 文木匠在杨家做了整整一天,才将杨皓要的犁做了出来。 将犁铧码钉定在犁床上。 杨皓提了提,比他想象中要重一些。不过这可能是因为用的木材密度比较大。 还有像犁床那样的部件,也太厚了些。完全可以做得薄一点。 另外,他为了让曲辕上的力更稳固,就在犁箭前面加了一道斜杠。 如果去掉并非不可缺的部件,应该还能减少一些重量。 他仔细检查了一遍,对文木匠点赞:“好手艺。不知道要多少钱?” 文木匠搓搓手说:“内个……杨六郎,可否将这图样卖给我。让我日后也给人做这新犁?” 文木匠是一辈子的木匠。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有什么用,他清楚得很。 这会看见了完整的犁,也就已经明白这东西的好处。 果然没有傻瓜啊! 杨皓笑说:“你想要给人做犁,自然可以。不过却不能卖断给你。你要做,随便做就是了。” 而且钱还是要给的。 文木匠忙拒绝说:“不可不可。我学了这犁的做法,怎么能还要你的钱。” 杨皓不缺这点钱:“拿着吧。你师徒二人忙活了一整天,还出了木料。要是这犁好用,这个图样你今天没看见,过些天也是能学会的。你做活不收钱,岂不是让你吃亏?” 好说歹说的,文木匠就是不要。 杨皓也懒得在跟他来回推搡:“那我就谢过文木匠你了。你也先别走。先跟我去试用一下。看能不能用,说不定还是要劳烦你再调整一二的。” 文木匠本来就没打算就此走了。 他们带着新做好的犁,来到了田边。